中国足彩在线

图片
001.jpg

陈文华:做个修桥补路好心人

发表时间:2015-11-09    来源:

作者:罗远燕 来源:北海晚报


陈文华(左)和养护站的工人在填补坑槽

    51.3公里的路,他用脚步丈量一步步从春到秋;一双手,终日挥着铁锹扫帚而结满层层老茧;一张脸,日晒雨淋中从年少青葱到鬓角斑花。22载季节更替,他始终坚守公路一线,养护保通,用最平凡的付出铸造出最美丽公路人生。他,就是海城区公路管理局新村养护站站长陈文华。

“不喜欢就不可能做好!”

    初见陈文华时,他正和站里的养路工人们忙于修补路上的坑槽:先用扫把清理坑槽里的泥沙,再用砂石将坑槽重新填埋好,后刷淋沥青拌匀,压实路面。短短几分钟,他们坑槽填补动作娴熟、利索。“巡线补修坑槽是公路养护工最日常的工作之一”站长陈文华告诉记者。“公路养护看起来简单、枯燥,而且不容一丝懈怠,坑槽补修必须平整,与原来路面的衔接不能超过一公分,而且沥青拌料一定要均匀,不然下雨则易损坏,每一点疏忽都可能造成路人的不便。”

    上洋至西场、乌家到西场、西场到官井、车路弯到大坡共51.3公里公路,便是新村养护站管护的辖区道路。其中水泥路面10.3公里,沥青路面41公里。“沥青路面管护是在公路养护中最脏最累的工作。”但陈文华带领着其他8名养护工人却几十年如一日,毫无怨言。为了养好这段路,每天天色微亮,陈文华和工友便出现在公路上,无论严寒酷暑。他们穿上厚实的橘黄色工作服,拿上铁锹、扫帚、锯子等清理工具,拉上碎石块的公路养护车,开始了一天的巡查。

    “路面维修保洁、桥梁维护、绿化修剪、清理疏通边沟……都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内容。假如遇到突发情况、极端天气,还必须迅速反应,第一时间清理路障、抢通保畅。”陈文华边忙边笑着向记者介绍:“尽管一年到头,养护工人都是一身湿,但我们公路佬还是最喜欢冬天,”夏天是公路养护工最难过的季节,烈日下路面近40度的高温,一天巡补公路十多公里下来,养护工们身上从头到脚都没有干的地儿。 对于公路人来说,每天几乎都在巡路中度过,冒着近40度在路边作业是常有的事,加班加点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越是台风等多变天气,我们就越是要守在路上,以便及时处理路面出现的各种状况。”

    有句老话“宁做农民头不做公路佬”,22年来,因为道路管养工作苦脏累,不少养路工换了一茬又一茬,愿留在路上和砂石沥青打交道的养护工已经少之又少。但陈文华还在坚守,只因为“喜欢这份工作,不喜欢就不可能做好!”

路上有险情就有公路人

    从小,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陈文华便与和公路结下不解之缘。年幼时,陈文华便随着父亲在路上进行道路的管养。当年轻人怕苦怕累时,陈文华利用假期跟着父亲做道路养护临时工,能赚上5块零花钱,便乐不可支。1993年,23岁的陈文华子承父业,接过父辈手中的铁锹和扫帚,成了一名公路养护工人。再后来,因为工作出色,上级将新村养护站交给陈文华打理,管养着上洋至西场、乌家到西场、西场到官井、车路弯到大坡总长共51.3公里的公路日常工作。

    站长身份的转变,对于陈文华而言,更翻开一个全新的养护工作。因为辖区的路段多为沥青道路,再加上近年来经济发展车流量剧增,辖区路面压损严重,出现坑槽,要做好养护工作,就更非易事。“小病不治、大病遭殃”, 陈文华把消除路面病害作为工作重点,边学习,边实践,凭借多年的养护经验,练就了一身沥青路面坑槽填补技术过硬的本领。日常巡查时发现坑槽、裂缝等路面病害,养护工人们力争在第一时间内处理到位,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大。另外,对于路肩整治,边坡、边沟的清理坚决不放松。就这样,陈文华带领着8名养护工人,一铲一铲地清除积土淤泥,一锨一锨地填筑砂石,扎实地做好了公路的养护工作,保障了养护路段平坦畅通。

    而作为养护站站长,陈文华自觉肩上责任更重,他注定与公路为伍,与辛劳相依,与风雨为伴。“无论白天黑夜,年节假日,天气越糟,就越要出车巡路,及时了解路况,保障通路是养护工人的职责。”去年夏季,台风威马逊突如其来,挟风带雨施虐北海。“当时西官线上,路边一片竹林不耐风力横倒路面,致使交通中断。” 待到风力减弱,陈文华便马不停蹄上路排险保畅。

    然而当时狂风之下,通讯信号中断,陈文华一时间根本难以联系上队友。一个人的力量也许只是杯水车薪,但险情就是命令,陈文华心想:有事先做,尽快恢复交通最重要。尽管仍是狂风暴雨,困难重重,但陈文华顾不上那么多,第一时间冲到了抗风保畅的最前沿。先行赶到现场的陈文华,手握电锯一根根清理横在路上的竹子,竹子的尖刺一次次划伤了他的手臂……直到工友随后赶到现场前来支援。陈文华带领工友顶风冒雨,锯竹、搬运、清理、疏导交通……为了让管理路段尽早抢通,全员中午才草草吃了面包对付一下,便又继续奋战在路。

做个修桥补路好心人

    哪里有险情路障,哪里就有养护工人的身影。即便在别人看来,公路佬的活儿再累再苦,有风险不值得,但陈文华却不以为然。他笑着说道:“作为一名公路人,平时发现路上有块石头拦路,都一定会下车搬到路边,这些都是自然而然,已经成了习惯,哪想那么多。”新村养护站的工人们就是凭着这么一股拼劲、一种责任,尽己所能让所管辖路段在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无堵车,让过往的路人畅通无阻,一路前行。 
 

    当然,有耕耘就有收获。22年来,陈文华养路护路爱路,而新村养护站更在其的带领下,连续多年被市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等荣誉称号,连年获得先进职工小家,广西公路文明养护站,省、市级“先进集体”、“文明单位”等荣誉。

    而面对所获的成绩和荣誉,陈文华表示,我只是做了些自己分内的事。“只求道路好行,村民好走。”陈文华为了这一目标,22年风华留在了乡间公路上,经风吹日晒而黝黑的脸庞见证了他对公路养护事业的执著追求,那双布满厚茧的手书写了他二十余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可陈文华却乐在其中:“修路时,村民有时也笑着对我们来句:修桥补路好心人啊。”
“为村民修桥补路,做个好心人。” 这是陈文华坚守公路一线的最大动力和最朴实的理由。为了村民好走,陈文华尽己所能,养路保畅。

责任编辑:罗 钊毅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