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自治区民政厅举办2025年广西清明节主题宣传月启动仪式暨第十三届广西节地生态安葬活动。
在南宁市青龙岗长安墓园,伴随着和缓的音乐,执礼人员将盛放逝者骨灰的可降解环保骨灰坛,庄重地安放在花坛葬区的花丛中。随后,为骨灰覆土,献上鲜花,让逝者伴着鲜花、伴着思念和祝福“入土为安”。最后,执礼人员放飞和平鸽,向逝者温柔告别。
家属宋女士说:“整个过程青龙岗墓园很用心,很有仪式感。像我们家是比较注重厚养薄葬,所以也能接受这种安葬方式,比较生态、环保。”
近年来,广西各级民政部门深化惠民殡葬改革实践,坚持以“惠民、绿色、文明”为导向,通过强化政策保障、完善奖补机制、加强宣传引导等措施,全面提升节地生态安葬管理服务水平,不断完善节地生态安葬服务体系。
2013年以来,广西民政累计投入福彩公益金5000多万元,举办公益花坛葬、骨灰撒海等生态安葬活动136场次,生态安葬和撒放骨灰22687例,为群众节约丧葬费用约5.2亿元。对选择花坛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丧属不但不收费,还给予每户家属800元的奖补。
自治区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周俊杰表示,通过推动节地生态安葬活动的开展,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文明至上殡葬新风尚。生态安葬,花坛葬、海葬的这种新型殡葬方式,满足不同群众不同的安葬需求,同时也可以为群众节约治丧费用。
当天,南宁、柳州、北海等10个市(县)14个安葬点同步举行节地生态安葬活动,以花坛葬形式安葬骨灰2389例。截至目前,广西共建立18个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各地殡葬服务机构常态化接受家属报名,在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前后统一组织安葬缅怀活动。
自治区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周俊杰表示,广西将常态开展节地安葬活动,及时发布生态安葬的信息,同时,在下半年也计划在全区统一安排海葬活动,届时群众可以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