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彩在线

图片
001.jpg

广西日报刊发 | 侨港,千万客流寻味逐浪

发表时间:2025-02-28    来源:广西日报

 

 

 

侨港小镇尽显滨海风情。(侨港镇人民政府供图)

 

侨港镇开展蛇年元宵节主题活动,引来众多游客捧场。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蒋璐阳/摄

 

近日,侨港镇举办吃非遗美食大比拼活动,游客开心畅享“舌尖上的元宵”。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宾士雄/摄

 

夜幕下的侨港风情街客流如织。(侨港镇人民政府供图)

清晨7时,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北海南岸,侨港码头的柴油机声便与叫卖声交织成曲,渔民老黄将刚捕捞的虾蟹装进竹篓,准备送往侨港风情街的海鲜餐厅。侨港海滩上,三五成群的游客踩着细沙,追逐着初升的朝霞。疍家阿婆在籺仔街支起锅炉,炉火上飘出虾饼的焦香……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中国足彩在线:银海区侨港镇旅游成绩单再创新高。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国家4A级以上景区接待人数十大榜单中,侨港镇位居第二,日均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去年,该镇累计吸引游客超1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亿元。

这座面积仅2.1平方公里的全国最小镇,锚定打造百亿元级渔文旅融合产业强镇目标,正以潮汐般的生命力,书写渔文旅融合新篇章。

多元美味吸引八方来客

夜幕降临时,侨港风情街的霓虹招牌次第亮起。煲仔粉店,师傅麻利地将米粉和一众食材下锅,蒸腾的热气、食材溢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风情街上一家虾饼店的油锅前永远排着长队,这家店坚持用铜锅炸制虾饼,油温必须精准控制在180℃,“疍家人过去在船上做饭讲究火候,火候好了,饼又脆又香!”店老板将刚出锅的虾饼,递给举着云台直播的年轻人。

侨港风情街被誉为“深夜食堂”“美食天堂”。这里集聚着400多家餐饮商户,以侨越风味、海鲜美食为主。从蟹仔粉到煲仔粉,从三角籺到椰子冻,从越南咖啡到侨港糖水,多元风味在味蕾上跳着探戈。

一个地方的美食口碑,不仅是消费入口,更是重塑城市基因的文化基础。

近年来,侨港镇严厉打击餐饮欺客宰客现象,建立监管“黑名单”,实行“旺季两天一走访,淡季五天一走访”制度,发放《侨港镇餐饮行业管理十条措施》。

“我们引入‘AI云监管’并实现全覆盖,在侨港风情街海鲜餐饮店的海鲜池、后厨及收银台安装258个监控设备,全天候、全流程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AI智能抓拍,对投诉较多的餐饮店予以‘挂黄牌停业整顿’,倒逼经营户诚信经营、合规经营。”侨港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李晶晶介绍。

此外,侨港镇发动商家争创“诚信经营示范店”,通过亮承诺、作表率,带头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评选出第一批“诚信经营示范店”53家,实现“授牌一户,带动一片”的效应。

特色饮品店椰吉满就是一家“诚信经营示范店”。老板魏子钧打开手机展示大众点评平台的饮品榜单,该店占据榜单第一位,评论区满是好评,“多的时候,一天可卖出500多单,生椰芒芒是年轻人的最爱,椰子冻则连中老年顾客都爱吃。”

“好口碑才能赢得市场。”侨港镇美食协会会长吴玉明介绍,去年,协会组织会员商家参与了多场诚信经营的主题实践活动,督促商家发扬行业自律,用真材实料、潜心烹饪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千滋百味的侨港,用美食触及每位食客的灵魂,在烟火气的升腾下愈夜愈美丽。侨港风情街接连上榜广西首批100个“文旅打卡点”、自治区级步行街、自治区夜间消费集聚区等多项榜单。

文旅融合激发侨乡新活力

“当年我的爷爷带着我们从越南回到北海时,哪里想到这里会变成旅游胜地。”归侨二代冼宙洋站在自己一手打造的港港创意文化中心前,百感交集。

这座由旧电影院改造而成的创意文化中心,如今成了青年文化艺术开放街区,吸引无数年轻人前来打卡拍照。

街区内集纳了国潮簪花店、创意文创店、网红咖啡店、Livehouse等极具潮流文化特色的主理人店,青年艺术家不断延伸侨港文化内涵,推出的疍家风情簪花、海洋元素立体明信片、侨港元素文创雪糕、海贝手工diy装饰画等物美价廉的文创产品,仿佛与门前那艘废弃渔船改造成的帆船形成时空对话。

侨港镇是全国唯一的安置越南归难侨建制镇,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集中安置越南回来的归难侨7700多人。

正是这种独特的归侨基因,让侨港镇在拓展新业态中找到了锚点——深耕侨乡特色,通过“文旅+产业”串起消费新场景,深入开发疍家文化、归侨文化和特色传统文化,打造侨乡特色文旅品牌。

蛇年元宵节当天,侨港镇举办“舌尖上的元宵”吃非遗美食大比拼,游客和市民组成参赛队大快朵颐。

广西三月三期间,复原的疍家婚礼仪式成为沉浸式旅游项目,新娘唱着咸水歌抛绣球,引得游客争相参与。

每年的端午节“海上扒龙舟”百福宴和“侨港开海嘉年华”海鲜盛宴,热情的侨港人拿出最生猛的海鲜,大宴八方来客。

侨港镇整合推出的渔趣侨港、美食侨港、文艺侨港等4大精品线路,制作“玩转侨港”旅游地图,吸引摄影、写生、美食爱好者纷至沓来。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的一张张靓照,一幅幅画作,将风情侨港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

“在侨港玩了短短几天,我们全家都爱上了这里。小朋友喜欢糯叽叽的各种‘籺’,老人在海滩、码头拍照停不下来,我则爱上这里的生猛海鲜,下次还会再来。”来自吉林的王先生一家在春节期间全家出游,收获了丰富的游玩体验。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让文化成为旅游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侨港镇党委委员黄春燕介绍,在侨港,游客不仅可以欣赏滨海风光,还能体验侨乡特色文化魅力。

智慧“网眼”助建新秩序

走进侨港镇社会治理网格化指挥中心,墙上的一张智慧大屏通联全镇,风情街、侨港海滩、侨港码头等人流密集区域的实时动态尽收眼底。

侨港镇人员密集度高、车辆流动频繁。针对这一特点,该镇通过开展行动学习研讨,提出了构建“城市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新模式”,投入50万元建立“数字侨港”系统,在全镇布设AI云监控摄像头116处,同步配套云广播系统47套,侨港镇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旅游消费秩序日益向好。

“原来传统的巡逻方式,执法队员前脚刚走,流动摊点随后又出现了。”侨港镇执法大队执法人员陈雪介绍,如今采取“线上视频巡查+路面专人巡查”双线巡查模式,可实现区域告警、人脸布控、喊话、人流量监测等功能,实时监测指挥调度处置流动摊贩乱摆乱卖、车辆乱停乱放、突发矛盾纠纷、治安事件等问题。

重拳惩戒形成威慑,透过这个智慧“网眼”,记者看到,在侨港码头的鱼市一线,前来赶“鲜”的人们一波接着一波,买卖海鲜秩序井然。

“市场在显眼处设置了公平秤,买了海鲜后,拿到这里称一称,看到斤两一致,我们买得安心。”顾客谢女士表示。

去年9月,侨港镇对码头进行规范管理,增加11名工作人员做好现场管理。执法人员查处存在销售不新鲜海鲜、短斤少两等行为的流动摊贩后,将其人脸信息录入AI监控,一旦该人员再次到码头周边道路摆摊,执法人员可第一时间到场处置。通过统一规范管理,水产品品质得到有效保障,去年,该镇海产品捕捞和交易产值达68亿元。

在技术赋能城市治理的同时,侨港镇注重强化党建引领,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该镇开展“欢旅”党建联建,组织红马甲党员志愿服务队365天不间断开展巡逻,设立“旅游网格驿站”,主动收集商家意见建议,不断改善侨港经营秩序。

去年以来,该镇餐饮行业消费投诉量下降71%,重点监管对象减少80%,累计处理完成涉及城市管理工单1803件,满意率达100%。

“让来到侨港的游客感到住得舒心、吃得放心、购得安心、玩得开心。”侨港镇党委书记梁锋表示,侨港镇将以打造百亿元级渔文旅融合产业强镇为抓手,持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强化全流程监管体系,健全游客权益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游客承载能力和消费者体验满意度。

责任编辑: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