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明乡风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出席全国两会的广西代表委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建言献策。
“以前村里红白事大办酒席,铺张浪费、攀比成风,如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大大减轻了群众负担。”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县长陈震代表介绍,三江地处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是自治区移风易俗试点县。
近年来,该县大力整治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致富、节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文明新风吹遍侗乡。该县同乐苗族乡归东村制定完善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等民约,倡导喜事1天内办完、白事3天内结束,节约操办成本;八江镇布央村将闲置茶厂盘活改造为村集体食堂,解决群众办理红白喜事场地难题,减少办酒席成本。
陈震代表建议,要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因村施策,广泛吸纳老教师、老干部等“五老”人士参与,采取以德化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方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在农村,党员干部应以身作则,带头遵守村规民约,践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文明风尚,在村民中树立良好榜样。”阳朔县金宝乡久大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光宁代表表示。去年,久大村党员李某父亲去世,李某严格按照移风易俗要求,简化治丧流程,用3天时间就完成丧事办理,节省了资金和人力,赢得村民赞誉。
王光宁提出,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理念,让村民随时随地了解移风易俗知识。久大村在一次“乡村夜话”中,有村民咨询婚丧嫁娶操办标准问题,干部详细解读村规民约相关规定,并分享周边村庄因移风易俗节省开支、增进邻里和谐的案例。村民受到深刻教育,转变了之前大操大办的想法。
推进和落实移风易俗工作,加强文化引领、强化价值认同是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村民心灵的滋养剂。”河池市商务局局长欧彦伶委员说。她调研发现,目前乡村文化队伍仍存在人才数量不足、培育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为此,她建议,建立完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体系,大力培养本土文化人才,培训民间文艺团体、文化大户和文艺爱好者,鼓励各级各类文化单位、社会组织、公益平台以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的形式,与城乡基层“结对子”送文化,将移风易俗内容融入节目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凝聚全社会抵制陈规陋习的价值认同,让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