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彩在线

图片
001.jpg

全国文明村镇巡礼 | 厚植文明乡风,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全国文明村中国足彩在线:银海区银滩镇下村纪实

发表时间:2025-06-11    来源:中国足彩在线:文明办

银滩镇下村位于银滩景区东边,南面临海,距市区1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下村发挥毗邻金海湾红树林、北海园博园、北海银滩等著名景区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民宿、餐饮、赶海等新业态,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人均年纯收入超3万元。

下村高位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党员带动、党群共建的工作模式,创新实行移风易俗“六个统一”工作法,强化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色增亮。先后荣获自治区五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治区红白事治理示范村、自治区乡风文明示范点、广西生态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25年5月,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党建引领聚合力,奠定文明之基。作为凝聚102名党员的“红色堡垒”,下村党委创新构建“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治理体系,将5个党支部嵌入基层治理网格,如同五座明亮灯塔,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通过深化“民主议事多、走访关爱多、为民办事多”的“下三多”党建模式,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积极开展硬化村中道路、完善村中排水系统、“三清三拆”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自然村之间近17公里的道路连接实现硬底化,480盏新型太阳能路灯的安装点亮整个村庄,村内绿化总面积达600多亩,“三微”建设面积达9000平方米,累计完成780余户户厕改造。在村里人居环境整治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用“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的行动,点燃村民参与热情。在“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建模式下,村庄实现美丽蝶变——道路干净整洁,庭院绿意盎然,处处焕发勃勃生机。

产业兴旺添动能,厚植文明之风。下村依托生态资源,努力打造“生态+文化+体验”全方位服务的“水木下村”旅游品牌,先后建成了占地40亩的旅游停车场,赶海旅游商铺20间,建成康养大楼一幢。共有60家民宿及48间大小赶海点在此经营,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旺季每天游客达20000人次。赶海观光旅游业带动了民宿,餐饮,海产品销售业蓬勃发展,2024年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在2.6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77.4万元。从渔村变身特色旅游村,生态优势正转化为富民强村的发展动能。

文化浸润育新风,绽放文明之花。实现乡村振兴,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灵魂,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下村不断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组建由60名农村妇女组成的8支文艺队,以接地气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弘扬正能量的文娱节目,让先进文化走入村民生活,丰富乡村群众文化生活;建强文明实践阵地、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暖心文明实践活动,汇聚成文明实践的“下村力量”;加固保护清朝时期留存的古井,为村庄中一百多株古树名木挂上有编号、科属、保护等级、树龄以及二维码的树牌,擦亮古村文化底色;修缮下村村史馆,于村史馆举办50周年知青返乡活动,邀请200名曾于下村下乡知青故地重游,回忆峥嵘岁月,寻回老村委知青文化;搜集整理20多万字的村史资料编写出版成《水木下村》一书,记录乡愁乡情,以此留住历史记忆和乡愁。

移风易俗树新风,铸牢文明之魂。为改变陈规陋习,下村召集村民代表集思广益,把抵制高价彩礼、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移风易俗内容纳入到村规民约中,在“五个统一”工作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六个统一”工作法,由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事操办标准,开展宣传倡导和红白事监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98名党员签署移风易俗承诺书。自此,“大事简办,小事小办,一般事不办”的文明理念在下村蔚然成风。此外,下村积极探索完善乡村治理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积分制”模式,把积分延伸到产业发展、移风易俗、环境整治、助力公益等领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过程中,积分制管理已经渗透到了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成为建设良好家风、文明村风、淳朴民风的新载体。

责任编辑: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