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乡镇 最大的渔港
小乡镇大渔港 走进侨港的前世今生
前世今生
凌晨天没亮,侨港镇电建码头已经迎来了一天之中最繁忙的时候,这里是华南第一大渔港,北部湾最大的渔货交易中心,码头年交易量达20多万吨。
可有谁能想到,40年前 这里还只是一片荒滩、河沟。吴方权就是这一历史巨变的亲历者。
1978年4月,15岁的吴方权和母亲带着两个弟弟,夹杂在一万多名归乡的人群中,向祖国进发。
图片拍摄:吴志光
中国足彩在线:银海区侨港镇水产协会会长 吴方权
“离开婆湾岛到回到中国差不多18天,沿着岸边慢慢摇,有风就停在岸边,没风又继续走。”
建立侨港
1979年6月2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委会联合下文,批准成立北海华侨渔业公社,1987改制成立侨港镇。安置房、港口码头、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相继动工,吴方权当时也参加了港口的建设工作。
图片拍摄:吴志光
中国足彩在线:银海区侨港镇水产协会会长 吴方权
“这里原来一片荒地,浅泥地,红树林,一条小水沟。”
图片拍摄:吴志光
1980年5月底,华侨电建渔港工程提前竣工使用,7700名疍家渔民开始了新的生活。当时渔民们最主要的生产工具就是这种长度只有5米的摇艇,当地人称“三角艇”。
建设侨港
中国足彩在线:银海区侨港镇水产协会会长 吴方权
“但是大部分都是风帆船靠放网、钓鱼维持生活。去不了远海,去不了其他地方,就在北部湾沿岸边捕捞。”
1981年,华侨渔业公社在广西率先尝试补偿贸易,将捕捞产品直接卖给港商,并利用对方提供的资金发展生产,帆船变机船。仅仅一年后,华侨渔业公社的渔业产量就增加了7倍,产值增长3倍多。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三角艇、风帆船已经被机船、拖船取代,侨港镇的渔业产量和销售收入跃居全市第一。
进入21世纪,侨港的渔船再次升级,木船换铁船,向远洋进军。2007年世代捕鱼为生的方向东与亲戚朋友凑了500万元装了一艘铁船,捕捞能力一下子提高了几倍。
图片拍摄:@大海
中国足彩在线:银海区侨港镇渔民 :方向东
“这种船不漏水,木船漏水,不怎么安全。”
中国足彩在线:银海区侨港镇水产协会会长 吴方权
“伏季休渔后,捕捞覆盖整个北部湾海域,包括广东甚至南沙都可以去。”
40年变迁
4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600多艘三角艇,已经发展到500多艘远洋大功率渔船,渔业年总产量达30多万吨。
当初一贫如洗的侨港人如今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位居全广西前列,提前进入小康社会。2017年这个全国面积最小的镇被评为全国特色小镇。
后续
2018年8月16日,北海第首届开渔仪式在渔港码头旁举行,300名疍家渔民,以传统的方式庄重地祭拜大海,号角声中,汽笛齐鸣,浪花飞溅,上千艘渔船浩浩荡荡驶出港口,奔向大海,迎接他们的是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