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彩在线

图片
001.jpg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海城区:微改革让幸福触手可及

发表时间:2024-06-18    来源:广西日报、海城发布

今年以来,海城区坚持聚焦困难群众所需所求,在民生事业、政务服务、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领域开展微改革,从“小切口”入手,让微改革惠及大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无人机航拍下的海城区风貌。

“我们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瞄准民生痛点难点,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从细微处推进改革创新,用心用情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让人民群众能充分享受改革的实惠和红利,实现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海城区委书记李安洪说。

医疗保障暖民心

“不用掏腰包就能享受保险,让我吃下了定心丸,感觉幸福来得好突然。”居民肖海燕笑呵呵地说,自己年纪大了,之前一直担心生病要花很多钱。今年,政府为她购买了“惠民保”,打消了她的顾虑。

海城区深化医疗领域改革,除了原有的医疗保障政策倾斜,还加大社会慈善参与救助力度,引入企业力量,以每人79元的标准,为脱贫户以及监测户购买2024年北海“惠民保”,为群众医疗多加一重保障,减轻群众的大病费用负担。

海城区医保局局长梁嘉勰介绍,目前海城区已为881位脱贫户以及监测户购买惠民保,商业险保费总计69599元。

▲家庭医生为群众送高血压药。

此外,海城区还推出“医药服务包”,包括高血压服务包、糖尿病服务包等6种个性化医药服务包,满足不同病种、病情的群众需求。

在海城区,还实现了群众就医报销不出村。“我们积极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将监测户、脱贫户、农村特困户常用的可报销的药品由乡镇卫生院下放至村卫生室,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便捷的就医用药报销服务。”海城区卫生健康局局长张云说。

目前,海城区已与130名困难群众签订了个性化“医药服务包”,共为43名慢病患者提供上门诊治、送药、中医药理疗、重症患者联系住院等医药服务。

临时救助即时办

“以前办事难、程序多、周期长,没想到现在1天就能审批通过。”今年1月,海城区东街街道铜鼓里社区居民李文超在南宁做手术,花费了两万多元,开销较大,家庭难以承受,希望能申请医疗救助。

当李文超拿着相关材料到街道办理时,却发现不符合申请条件,工作人员当即根据李文超反映的情况,通过广西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主动帮其申请临时救助,并于3月14日通过街道办事处审批,次日就通过了海城区民政局审批。

这样的办事速度得益于海城区推行的微改革。海城区聚焦困难群众,推进临时救助“即审即批”,让群众幸福感“提速”。

“我们简化临时救助办理程序,将审批环节的5个工作日审批时限缩短至1个工作日内完成。”海城区民政局局长郑小春说,今年共为42名困难群众提供救助。

同时,海城区推行“居住地申办低保”微改革,在海城区居住超过3个月的困难群众,可以在居住地申办最低生活保障,打破申办最低生活保障海城区内居住地“隔阂”和户籍“壁垒”,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审批海城通办。目前,因通办得到救助的群众有178人,共计发放70.6万元低保金。

帮扶就业促增收

“之前突遭不幸,让我一度没了生活的动力和信心。”海城区高德街道赤西村委会赤西村脱贫户陈德才家有5口人,作为家庭支柱的他,因中国足彩在线:遭遇一场车祸身落残疾,无法干重活,就此失业。

让陈德才重新燃起生活希望的是,在海城区残联的牵线下,他进入军屯“扶志家园”工作。他与北海逮虾记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不仅实现了就业增收,还能享受日间照料和专业的康复治疗服务,家庭生活压力得到极大缓解。

既帮助康复,又实现就业。海城区积极探索创新残疾人服务形式,采用广西首创“爱心4+1”模式,将残疾人康复、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和为残疾人购买一份意外保险有机整合为“四服务一保障”,为残疾人营造舒适的就业环境。

▲在军屯“扶志家园”内,残疾群众正认真装配电子元件。

“我们采取工疗结合的方式,除了提供就业服务,还会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供生活技能培训、就业培训、文娱活动等个性化服务。”海城区残联副理事长梁立燕说,海城区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引导企业入驻“扶志家园”,为残疾人提供多种手工作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

海城区将“扶志家园”建设和运行经费列入每年的区级财政预算,协调中国足彩在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落实场地,目前已在高德街道马栏村开工建设海城区第三个“扶志家园”,扩大服务覆盖面。

据了解,该“扶志家园”将设置工作室、活动文体室、娱乐室等。海城区提前组织工作人员逐一上门与残疾群众沟通,目前有5名残疾人有入托的意愿。

责任编辑:返回顶部